午夜影视啪啪免费体验区入口_男人天堂手机在线观看_鞠婧祎脱得一二净无内裤全身_香港三级电影网站

>聯貝智匯>正文

官方最新發布企業經營數據 盈虧數量占比現雙降

中經慧稅 • 聯貝財務 000有疑問?立即咨詢
最后更新:2021-10-17 14:13:41

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近日發布《企業年度報告(2016)》。該《報告》采集了2200萬份2016年度企業年報,并據此分析認為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發生了積極變化——虧損的企業少了,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良好,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已經呈現出區域協調發展態勢。

喜憂參半——盈利和虧損企業占比均有所下降

統計顯示,2016年度,全國共有1665.90萬戶企業處于開業狀態,開業率為95.22%,較2015年提高1.90個百分點。

總體來看,第三產業企業開業率*高,為95.61%;第二產業開業率次之,為94.15%;*產業開業率較低,只有92.23%。三次產業開業率較2015年均有所提高。

分行業來看,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,文化、體育和娛樂業,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主要領域的企業開業率較高,均超過本行業企業總量的96%;采礦業開業率較低,僅為81.48%。

分析納入《報告》統計的企業年報可以看到,2016年,全國實現盈利的企業數量由2015年的441.43萬戶增至498.56萬戶,同比增長12.94%。盈利企業比例為28.5%,比上年下降3.57%;盈虧持平企業占比為32.34%,比上年大幅提升7.23%;虧損企業占比38.70%,比上年下降4.12%。

“新設企業數量持續增加,實現盈利的企業數量也在穩步增長,說明我國經濟總體穩中向好。”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經濟學系主任封凱棟表示,盈虧平衡企業比重增加反映出兩大趨勢。

其一,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的深入推進,我國營商環境整體趨好,新設企業持續增加。但新設企業發展壯大需要一個過程,對于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也會有一定的滯后性,需要用高效的制度供給推動改革向縱深推進,不斷拓展新設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,提高新設企業的盈利能力。

其二,隨著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,不少企業也調整了自身的經營重點和經營方式。“根據統計,2014年、2015年兩年間虧損企業比重上升,2016年比重出現下降,很可能反映出部分企業已經初步完成了調整。當然,這一判斷還需要更多其他數據佐證,還需要不同來源的數據相互驗證。”封凱棟說。

官方*新發布企業經營數據 盈虧數量占比現雙降

分行業來看,部分行業整體競爭能力大幅提升,轉型效果集中顯現。比如,制造業盈利企業占比為41.28%,繼續在各行業中領跑;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的盈利企業占比分列二三位,占比分別為35.68%、32.76%。采礦業、教育、衛生等行業盈利企業占比相對較低。

雙喜臨門——“去產能”效果顯現,新興產業勢頭好

分析發現,7類“去產能”行業企業數量共計13.19萬戶,較2015年同期略有上升;開業企業11.88萬戶,開業率僅為90.11%,略高于上年,但低于全國企業平均水平;從業總人數1042.78萬人,同比有所下降。

產能過剩行業的盈利情況也出現了分化。總體來看,盈利企業占比從上年的41.20%下降至39.83%,但電解鋁行業盈利企業占比從41.44%升至46.28%,船舶、化工、平板玻璃3大行業的盈利企業占比均明顯下跌。其中,船舶行業降幅*大,盈利企業占比從2015年的42.12%下降至36.78%。

“這幾個行業的就業人數大多呈現下降趨勢,同時清算企業數量上升,說明‘去產能’政策得到了較好執行,‘去產能’行業集約化經營特點愈發明顯。”封凱棟表示。

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首席經濟學家盤和林則表示,電解鋁從業人數出現大幅下降,同時利潤率大幅提升,說明電解鋁行業“去產能”工作推進得比較徹底。同時,根據工信部此前透露的消息,平板玻璃等行業“去產能”工作雖然取得初步成效,但并沒有根本扭轉過剩的局面,因此這些行業的盈利能力是下降的。船舶行業主要受到國際市場需求不景氣的影響,所以降幅*大。

與以上這組數據相對應的是,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——企業數量達168.54萬戶,開業率為96.65%,從業人數達2295.91萬人,同比均有所增加。同時,盈利企業數量從上年的39.74萬戶上升至45.02萬戶。其中,新能源汽車產業開業率*高,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吸納就業人數*多,高端裝備制造業整體盈利狀況*好,顯示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加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
尤其是“互聯網+”行業企業正在成為提高實體經濟質量和效益的新生力量。2016年,參與統計的“互聯網+”企業達55.39萬戶,較上年同期增長11.10%;開業率為98.78%,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;從業人員6105.25萬人。

封凱棟認為,這些數據揭示了兩大趨勢。一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,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從非“互聯網+”企業轉變為“互聯網+”企業;二是“互聯網+”成為我國新一代市場主體創新創業的基本平臺,并成為吸納就業、提振經濟的“生力軍”。

任務艱巨——東北地區僅有四分之一企業盈利

在參加統計的企業中,東部地區開業率*高,達96.38%,其次分別為東北95.31%、中部93.50%、西部92.90%,占比較上年均有所提高。

不過,開業不代表“活得好”。在衡量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指標上,東北企業明顯落了下風。比如,2016年東北地區對外投資企業數量*低,為1.53萬戶;東部地區對外投資企業數量*多,為18.53萬戶;中部、西部地區對外投資企業數量分別為4.54萬戶、3.56萬戶。又比如,東部和中部地區盈利企業占比相對較高,分別為29.16%和29.88%,其中河北、甘肅、浙江等省份的盈利企業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。東北地區盈利企業占比僅為25.42%,在所有區域中排名墊底。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,振興東北依舊任重道遠。

分城市群來看,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已呈現出區域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。納入《報告》統計的京津冀企業共計204.72萬戶,開業率為97.56%,其中盈利企業72.33萬戶,占比為35.33%,從業人員2986.41萬人;長三角地區企業310.60萬戶,開業率為96.21%,盈利企業102.17萬戶,占比為32.89%,從業人員達4360.83萬人。這些數據普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。

在區域內部,一個較為明顯的趨勢是合理的產業分工已經逐漸成形,并形成互補。

封凱棟認為,京津冀和長三角是全國重要的經濟聚集區,尤其是在金融投資、高新技術人才、總部經濟等方面堪稱全國龍頭。從市場主體和經濟活動的地理分布來看,這兩個區域都顯現出較明顯的向中心城市、中心地區集聚的趨勢,且京津冀地區的集聚性比長三角地區更明顯。

“經濟活動集聚一方面會給區域發展帶來比較明顯的優勢,另一方面也會加劇人居環境緊張、交通堵塞等社會問題。兩大區域都需要在集聚的前提下促進城市帶、城市群的發展,推動區域內行業協同發展,促進投資與人力資源配置優化,疏解核心地區的社會負擔,從而形成更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。”封凱棟說。

“長三角、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確出現了‘強者恒強’的現象,‘馬太效應’也體現在企業及產業中,這是好事。”盤和林建議,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得更充分、更平衡,要通過公共政策設計進一步發揮經濟發達地區的示范作用、輻射效應,同時還要矯正其對欠發達地區人才、資金等的“虹吸效應”。(本文來源:經濟日報·中國經濟網記者佘穎)

最新評論 0人評論 0人參與 0
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場。